走出舒适区,创造你的可能性

Posted by windea on April 3, 2015

转载声明:此文章为转载,但未找到原作者,因此未能注明原作者,如原作者看到,请留言通知,非常感谢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自己的“领地”,这个领地不一定是物理意义上的,而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觉得最舒服、最安全,你可以按照“老一套”来行动,不会有人指责(当然大多数时候是你忽略了这些指责),不会犯错,有着无比的安全感。

comfort_zone

#舒适区间 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处的一种环境的状态,和习惯的行动,人会在这种状态之中感到舒适并且没有危机感。 非常成功的人通常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达成自己的目标。舒适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导致人们进入并且维持一种不现实精神行为之中,这种情况会给人带来一种非理性的安全感。类似惰性,当人围绕自己生活的某一部分建立了一个舒适区之后,他就会开始倾向于呆在舒适区内,而不是走出舒适区。走出一个人的舒适区,他们必须在新的环境中找到新的不同的行动方式,同时回应这些新的行动方式所导致的后果。 走出舒适区会增加人的焦虑程度,从而产生应激反应,其结果是提升对工作的专注的程度。在这个区域中被称作最佳表现区——在这个区域之中,人的工作表现将会得到改善,并且他们的技巧也会被优化。但是罗伯特 耶基斯(1907)的报告中提到“焦虑可以改善工作表现,但是当超过某一最佳激励状态之后,工作表现就开始恶化”,如果一个人离开最佳表现区,他将进入一个危险区,在危险区中焦虑程度的上升或者舒适程度下降会带来工作表现的快速恶化。 所以在绩效管理之中管理者,或者是教练应该让人进入最佳表现区,并且维持一段足够的时间,从而达到更好的工作表现,提升他们的技巧,并且将这些表现和技巧固定下来。同样的道理,在目标设定之中改变焦虑的程度就会改变工作表现。 既然我们对舒适区域以及走出舒适区域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如何认识自己的舒适区域,如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呢? #自省 和井底之蛙遇到的困境一样,我们首先要意识到“什么是井”。 对于一个想要进步的人来说,自省是最重要的。 就好像电脑需要定期整理磁盘,个人的定期自省也是自我完善的重要部分。 跳出你自己的生活,从高处俯瞰自己的全部,寻找自己的舒适区间会更加容易。有的时候你处于一个主观的立场,很难看出自己的生活中那些是阻碍进步的部分。只有深刻地自省才能发现一些有用的东西。如果你能做到真正客观地观察自己,你就已经在成功的道路上领先一般人很多很多了。 当然,幸运同时也是不幸的是,自省是(可以)需要训练的。 #检视自己的习惯 这个是自省的一方面,但是因为十分重要,所以特异提一下。 上面提到过,在你的舒适区域里,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老习惯做事,并因此感到安心。可见,习惯是组成你舒适区域的重要内容。而对于自己习惯的改造,就变成了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步骤。 仔细检视你自己的习惯,看看其中有没有不好的,阻碍你进步的部分,是时候打破它们了!比如早上睡懒觉、抽烟、不运动等等恶劣的生活习惯是最好改变的,从改变它们开始。 另外一方面,试着养成新的、有益处的习惯吧。比如早睡早起、多读一点书,饮茶等等。 #做出一点改变,哪怕一点点。 把你自己以前一直逃避的工作列一个清单,挑出一个最简单的尝试一下。 或者整理一下办公桌,收拾一下房间。 任何能够改变你当前环境和心态的事情都可以一试,任何一点小的改变都可能是有益的。 当然,这些小事一定要能打破你的舒适感,让你觉得难受,这才能被称作是进步的开始。 #给自己提出一个挑战 比如下决心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之类。让自己有个目标,同时也给自己一点压力。从而把生活和工作从舒适区带入到效率区、学习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效率区间和学习区间(这两个大约相同)之外,有一个黑色的恐惧区间,到了这里,表明你的压力比你能正常处理的大得多,不但没有提高你的效率,反而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麻烦。千万要当心这个陷阱。